用例對系統功能的用戶視圖建模,即
- 就用戶而言,系統做了什麼;
- 它所做的對用戶來說是有價值的。
- 用例模型提供了一種組織、構造和記錄在需求獲取過程中發現的大量信息的方法;
- 它構成了開發過程的需求描述階段的一個組成部分。
用例通常是圖形化的,用例圖由文本描述支持,包括用例和參與者描述,以及與用例模板相關的場景,使用例方法簡單直觀,是討論和闡明開發人員理解的理想工具的用戶需求。
一旦用例模型完成並與用戶一起審查,它就會形成一個基本的結構化信息池,系統的其他模型將在此基礎上繪製。用例模型對於測試系統功能也很有用。
用例模型
用例模型包括:
- 用例圖,
- 一組用例描述,
- 一組演員描述
- 一組場景(由事件流描述)。
用例圖使用四個概念對問題域進行圖形化建模:用例、參與者、關係鏈接和邊界。
用例:用用例名稱標記的橢圓。按照慣例,我們以動詞開頭每個用例名稱,以表明用例代表一個過程。因此,我們使用“維護客戶列表”而不是“客戶列表”,使用“處理查詢”而不是“查詢”。
演員:帶有演員姓名的簡單簡筆劃。我們將演員的名字大寫以便於識別(例如圖書管理員、學生)。
參與者可以是 人、其他系統、時間觸發器或事件觸發器。參與者指定由用戶或與主體交互的任何其他系統所扮演的角色。它可能代表人類用戶、外部硬件或其他主體所扮演的角色。
用例關係:連接參與者和用例的線。這一行向我們展示了哪些參與者與哪些用例相關聯。這種關係也稱為通信。
邊界:圍繞用例繪製的矩形,將它們與參與者分開,用於描述系統的範圍。系統邊界是可選的並且經常被忽略。
用例圖的目的
用例建模是在面向對象軟件開發過程的不同階段完成的。每個階段顯示的信息的詳細程度和類型取決於模型的用途。早期階段不包括與系統詳細設計或實施相關的信息,當時的主要目的是與用戶交流。稍後,將添加技術細節,例如用戶界面設計,以供程序員參考。
系統開發中的用例與類圖
重要的是要認識到,儘管用例模型對系統需求進行了劃分和結構化,但這種結構並不是構建新軟件系統的基礎,實際上是由類圖提供的。
用例模型將系統構建為用戶的主要任務視圖。
類圖通過使用一組邏輯軟件組件(對象)來構建系統。